疫情期间,新生命的诞生,总是让人格外欣喜。江苏的一对90后夫妇喜提四胞胎千金,孩子们的乳名是医生起的,分别叫绽绽、伊伊、欣欣、莘莘,谐音“战疫新生”,寓意着新生的希望和战胜疫情的决心。
而关于孩子的正式名字,网友们更是集思广益,最终选择了祖伊、果儿、嘉珊、佑思,第一个字合起来意为“祖国加油”,后面的字则直接是“一二三四”的谐音,充满着时代气息。
近年来,新生儿的取名流行着“言情风”和“仙侠风”,男孩叫梓睿、梓轩、俊宇,女孩叫梓晴、芷晴、雨桐,这些名字高居热门榜单的前列,听起来仿佛从言情小说或仙侠剧里走出来的人物。
然而,这种“爆款”名字也引发了一些争议。有网友调侃道:“三年以后,这些孩子进了幼儿园,子轩抢了紫轩的玩具,打翻了梓萱的牛奶,和梓轩打了一架,吓哭了子萱,那么幼儿园老师要怎么在现场迅速区分子轩、紫轩、梓萱、梓轩和子萱呢?”
更有人质疑“梓”字的寓意,认为“梓”字代表着棺材,用在名字里不吉利。
“梓”字真的不吉利吗?其实不然。
“梓”字的确有“梓器”之意,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棺材,但它同时也是一种优良的木材。在古代,梓木被用来制作棺材,但这只是它的一种用途。更重要的是,梓木可以用来盖房子、造琴瑟,象征着栋梁之才和美满的婚姻。
《书集传》中记载:“梓,良材可为器者。”《埤雅》中也说:“梓为木王,盖木莫良于梓。”
所以,当我们看到“梓”字的时候,不必过分纠结于“棺材”的含义,更应该关注它所代表的积极意义:坚韧、美好、才华横溢。
除了“梓”字,近年来流行的“爆款”名字中,还有很多字看似美好,却存在着一些问题:
1. 堆砌感十足,缺乏深刻的含义
一些父母为了追求名字的优雅美好,往往会将一些看似美好的字堆砌在一起,却忽略了字与字之间的组合是否能产生新的意义。
2. 重名率高,名字重音严重
一些热门字被过度使用,导致名字重名率高,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混淆。
3. 缺乏文化底蕴,追求表面形式
一些父母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入,只追求名字的表面美感,却忽略了名字背后的文化内涵。
4. 忽视名字的实用性
一些父母只注重名字的寓意和美感,却忽视了名字是否好念、好写、好记,以及是否容易被人记住和叫出来。
其实,中国人取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,古人对于名字的讲究,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。
早在《左传》中,就记载了“五法六忌”的取名方法论。
五法是指:
信法:以孩子出生时的特征取名,例如老子因为出生时耳朵特别大,所以取名为“耳”。
义法:以美好的德性取名,例如孔子以仁义取名“丘”。
象法:以身体某部位象自然界某物取名,例如孔子因为额头上凹陷,像尼丘山,所以取名“丘”。
假法:借万物之名取名,例如诸葛亮借诸葛村的“诸葛”为姓。
类法:以和其父相类相关的事取名,例如子路因为性格豪爽,像孔子当年所喜欢的“子路”而得名。
六忌是指:
不以国,不能用本国国名。
不以官,不能用本国职官名。
不以山川,不能用本国山川名。
不以隐疾,不能用某种疾病名。
不以牲畜,不能用(祭祀用)牲畜名。
不以器币,不能用礼器和货币名。
随着时代的变迁,一些忌讳已经不再适用,但取名不宜用意义太大的字,例如“天”“昊”等,则依然是值得重视的。
除了“五法六忌”,中国人的取名方法还有很多,例如:
以生命名:以孩子出生时的事件、时间等为依据取名,例如“战疫新生”四千金的名字,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按字辈起名:在过去,一些家族会将家风家训写成“字辈诗”,每一代人取名都用其中的一个字,代代延续,例如明朝皇族就采用了这种取名方式。
五行相生法:用五行的力量给名字做加持,例如明朝皇族在取名时,就采用了五行相生法,每一代人的名字都用一个偏旁,与下一代是相生关系。
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取名特点,而名字也往往承载着时代的烙印。
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,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,它还承载着家族的传承、文化的积淀和对未来的期许。
一个好的名字,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,增强自豪感,也能够成为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。
如果你的名字让你感到困扰,或者你觉得现在的名字已经不能完全体现你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,不妨为自己改个名字,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。
改名,可以带来新生,也可以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。
在选择名字的时候,我们应该用心体会名字的含义,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。一个好的名字,既要体现个人特质,又要与家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相契合,更要便于记忆和传播,真正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