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所周知,中国地大物博,历史悠久,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习俗。清明节已有上千年的历史,在不同地域,人们为了纪念祖先、缅怀逝者,演绎出了丰富多彩的清明习俗。今天,我们就来一起探寻各地清明节习俗的差异,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。
南粤大地,祭祖踏青
在广东,清明扫墓被称作“扫山”或“拜山”,是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。广东人对宗庙、祖先非常重视,每逢清明,无论身处海外还是邻近家乡,都纷纷赶回老家,同父老乡亲一起拜祭祖先,清明也成了合家团圆的聚会日子。
广东的清明习俗除了扫墓祭祖,还有“行清”和“踏青”。“行清”与“踏青”不同,踏青是郊游、亲近自然,而行清则是一家或一族人约定时间一起去扫墓。扫墓时,人们会首先清理祖坟周围的杂草,并摆上祭祖金猪、鸡鸭鱼肉、鲜果糕点、酒水等贡品进行拜祭,最后鸣放鞭炮。祭拜仪式结束后,人们会就地享用烧猪、鲜果茶点,或是野炊,或是回家聚宴。
广东自古以来就有举行清明会、吃清明宴的习俗,全族男女老少共聚一堂,场面宏大、热闹非凡。
港澳清明,延续传统
港澳地区的清明习俗与广东大体相同。清明节当天,香港民众会前往先人墓前拜祭,焚烧香烛、冥镪,清理杂草并供奉水果、香酒、鲜花、烧猪或白切鸡等。尽管香港大部分坟地墓园都有公共交通连接,但清明节当天交通依然拥堵。为了避免人多挤迫,不少民众选择错峰祭拜,不一定要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。
清明是澳门的法定假期,清明扫墓祭祖是澳门居民很重视的习俗,澳门人把清明当天叫作“正清”,在清明当天扫墓叫作“行正清”。每逢清明节前后,除了自备香烛、冥纸外,人们还会携带烧肉或是一整只乳猪、水果、糕点、酒等来供奉祖先。
浙地清明,祭祀添土
在浙江,清明俗称祭清明,或“祭坟”拜太公,各地习俗有所差异。有的地方在清明日祭坟,有的则必须在清明节前几天上坟。祭清明时,人们会先给祖坟“加土”或“添土”,即用畚箕取土添加在祖坟之顶。祭品摆好后,先点蜡烛,后点香,按人多少发香,由辈份高的主祭祷词,然后大家一起跪拜。祭毕,小孩子可以分享清明馃。最后收拾祭品离开,所有坟墓都要按照相同的程序进行祭祀。
旧俗清明要祭祖,祭祖有家祭、族祭及祠祭三种。清明日祠堂门大开,合族行祭,上厅挂大祖宗画像,男女老少共聚一堂,共祭族祖,祭礼用全猪、全羊、全鸡三牲及诸类时果。祭毕,分份子给子孙,并设宴招待族人,场面盛大,仪式隆重。建国后,很少有祠祭,现在只有家祭,每家每户一桌斋饭祭拜祖宗。
江淮清明,丰富多彩
江苏省清明节习俗丰富多样。泰州农民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,称为“撑会船”。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,据说喝了可以明目。丹徒县圌山附近的乡民,还保留了寒“望绵”﹝绵山﹞的旧俗。武进县方茂山以清明为龙母化身之日,乡民竞相拜祷。上海旧俗在清明节吃桃花粥、紫笋茶,并有祭厉台、迎城隍出巡的习俗。徐州清明节的传统老习俗丰富,不仅要吃蒸菜和青团子,还要插柳、上坟祭祖、掩骨会、扫“金银灰”、春游踏青远足。
安徽不同地区清明节的习俗也不一样。贵池县清明节,妇女制米茧以祭蚕姑,祈祷蚕桑有好收成;泾县称清明为插柳节;寿春清明,家家插柳,并悬纸钱于墓树,称为赆野鬼;合肥家家户户则习惯在门头上方悬柳枝、往坟地祭祀已故的先祖和至郊乡踏青游春。清明节的习俗除了祭祖、扫墓外,还有踏青、荡秋千、蹴鞠、打马球、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。
海南清明,祭祖颂祖训
海南人清明祭祖时,还有吟诵祖训族规的民俗传统。海南各地建有‘祖庙’,多在清明之际便举行祭祀活动。这些祭祀活动中,往往有八音伴奏,念唱祭文,追颂入琼始祖功德。“民间祭祀过程中,还要念诵祖训族规格言,而这些祭文、祖训、族规均是一篇篇绝妙的歌谣。”
海南人扫墓时,以猪、鹅、鱼、糕果点心祭祀,焚香化宝。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,祈求后代子孙繁荣。清明祭祖分两种,先为祭“己祖”,以一户或几户为单位,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放好“三牲”、干饭等祭品,人人跪拜。后为祭“众祖”,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,同姓氏的宗族均参加。将备好的祭品带到先人坟墓祭拜,清除杂草,添上新土。
广西清明,禁忌和传统
按照广西的习俗,晚上扫墓是禁忌。清明祭扫要按祖先的辈分进行,先扫祖坟,再扫家坟。按照习俗,祭扫的程序是先将墓园打扫干净,若墓地是在山上的,要将墓地里的杂草清除干净;然后是祭祀,过去人们都喜欢将携带的酒食果品、纸钱等物品供祭在亲人墓前,上香、敬酒,然后叩头行礼祭拜,表达对先人的尊敬,寄托哀思。
在广西,许多人会提早制作五色糯米饭,还有三牲(鸡、猪肉、鱼),寓意子孙衣食丰厚,年年有余。祭毕,亲友就近饮宴,称为“野餐”。
闽南清明,扫墓追本
闽南侨乡对于清明节十分重视,闽南清明节习俗是民间传统的溯源追本节日,其主要活动力扫墓祭祖。福州清明,东郊踏青之游人甚盛,大多拾野菜煮臛,称为“煮菜臛”。惠安人扫墓时放纸鸢,吹麦箫。泉州清明吃“润饼”、制“脚目粿”,这是一种球状的点心。据说清明节吃了脚目粿,可以增加脚力。十岁以下的小孩子也在清明节糊彩色的小旗为戏。
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。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,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,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,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。方式是,清理完坟墓环境后(如杂草、树木),先祭拜土地神,然后祭拜祖先。祭拜完后在坟墓上,用小石头压上“墓纸”,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。
齐鲁清明,各具特色
山东招远、即墨、临朐、临清等地在清明扫墓时,要在坟上加新土。据说这是为祖先修屋,避免夏天漏雨。威海、栖霞、黄县等地全族公祭祖坟后,一起吃祭后的馒头及菜肴,称为“房食”或“祊社”。鲁北地区还保留了南北朝时“斗鸡子”的习俗。滨县的儿童,在这天以煮热的鸡蛋互顶,谁的鸡蛋先破,谁就是输。齐山、博山等地在清明节煮一锅小米干饭让牛饱餐一顿,称为“饭牛”。有谚语道:“打千骂万,清明一饭”。
赣地清明,各地差异
江西省内各个地方也有差异,像时间的选择就有很大不同。永丰县的清明扫墓以清明节“前三后七”为期,九江各地则习惯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,称为“前三后四”。大部分袁州区人选择在农历三月初三扫墓,只有少数外出工作的人才会在清明节赶回家扫墓。新建县清明拜扫,例用春饼。永丰县除例行的牲礼外,还以米粉作果,称为茧果,或压糯米为糕,浇上糖汁,称为饭果,犹有寒食之遗风。安义县清明祭扫惟男丁行祭,妇女皆不参加。
西部清明,各有特色
老贵阳人在清明这天,也有吃寒食的习俗。过去人们扫墓时的“清明食品”,往往是糕点、凉粉、凉面加卤菜、凉菜;锅魁加卤菜、凉菜。人们扫墓除了带上纸钱香烛外,还会带上一串用纸剪成的纸串,挂在坟前,用以招魂,俗称“挂青”。
陕西兴平县清明,姻亲间以纸钱相赠,且互相拜墓。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,共礼一神。准备牲礼来祭祀,以祈求丰收,称为“游水”。同州县清明祭扫后,折柳枝插门;并以纸钱贴于树干,据说如此可以防虫蚁。洛川县清明蒸馍为食,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。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、蛇保护他,所以以此作为纪念。
清明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,承载着对祖先的缅怀和对生命的敬畏。各地不同的清明习俗,不仅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,也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家国情怀的传承。
评论